午夜宅男永久在线观看_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_在线观看欧美性爱_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

  • 
    

  •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qū)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沿著黃河遇見海丨聽圣賢啟迪、看糧食滿倉 一起共赴黃河邊的“魯豫之約”
    更新時間:2023-10-12 21:29:29    來源:大河網

    編者按: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大河上下,煥然一新。10月9日,“沿著黃河遇見!本W絡主題采風活動在山東東營啟動。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沿黃九。▍^(qū))網絡新聞媒體的30多名編輯記者將深入東營、濱州、濟南一線,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tài)之美、高質量發(fā)展之美。

    大河網訊 “怎么區(qū)別河南話和山東話?”由于地理位置相鄰、人文歷史淵源相近,各大社交平臺時常有人問起豫魯兩省鄉(xiāng)音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其實,這份好奇,恰恰是對“同飲黃河水,魯豫一家親”的印證。

    網友討論河南與山東的方言,圖片源于網絡

    “沿著黃河遇見!本W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山東濱州的黃河

    10月11日,記者隨“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了山東濱州,感受著河南與山東如何在母親河的滋養(yǎng)下,塑造了各自的文化,承擔著共同的使命。

    沿著一條河聽圣賢啟迪

    黃河文化是萌生、發(fā)展、繁榮和傳承于黃河流域的文化,是世界上發(fā)展時間最長、影響人口最多、唯一數千年綿延不斷、最具生命力和可持續(xù)性的文化體系,在整個中華文化體系中具有發(fā)端和母體地位。

    黃河樓講解員講述黃河文化

    “黃河流經河南時,洛陽為河洛文化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出現在中原大地;入海前,黃河流經了齊魯大地,孔孟二圣、孫武都出生在這里!痹谏綎|濱州黃河樓,講解員每天都會為游客講述黃河文化的歷史悠久、風韻悠長。從黃帝統(tǒng)一華夏部落的故事,到《詩經》《論語》等傳世經典燦若星河,寫在黃河文化里的一撇一捺都被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

    在濱州黃河樓“歷史黃河”展廳內,記者沿著大河奔流的脈絡聽見了圣賢啟迪。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學派學說,以博學而聞名。曾向老子問禮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偕弟子周游列國宣傳“仁”與“禮”的思想學說,用“有教無類”的儒家平民教育思想使華夏文明得以不斷傳承。

    濱州黃河樓

    可以說黃河文化資源對于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發(fā)展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耙詾I州為例,黃河樓是黃河流經的3座樓之一,2021年4月底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組織各類活動100余場,累計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可以通過陳列展示、參與體驗、互動模擬,沉浸式地感受沿黃地區(qū)細膩豐富、深厚綿長的文化傳承!敝v解員王鵬說。

    沿著一條河看糧食滿倉

    其實, 黃河文化是典型的旱作農業(yè)文化,黃河流域的人們多種植小麥、玉米、高粱,愛面食。

    河南、山東一直是中國小麥主產區(qū)。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位于山東濱州的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yè)館,了解了一粒小麥如何“種”出全國最長、最完整的麥業(yè)產業(yè)鏈。

    “普通企業(yè)加工一噸小麥,只能生產面粉和副產物,產品總價值3700元左右;中裕加工一噸小麥,可以生產出面粉、掛面、谷朊粉、特級食用酒精、膳食纖維、赤蘚糖醇、蛋白肽等,產品總價值9140元左右,比普通加工產值提高2.5倍。”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告訴記者,中裕是全國唯一具有自主育種能力的小麥加工企業(yè),打造了現代種植業(yè)、加工業(yè)、養(yǎng)殖業(yè)等產業(yè)“互為源頭、互為終端”的深度融合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

    “糧策”離不開藏糧于技的農產品供應能力,山東如此,河南也是如此。

    作為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河南如何讓這張“王牌”更加閃亮?精深加工產業(yè)鏈無疑同樣承擔了“排頭兵”的作用。眼下,河南就開啟了以增加優(yōu)質專用強筋小麥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

    有賴于黃河水的灌溉,河南與山東共同做好了“麥田里的守望者”,扛起了糧食生產的一面旗幟。

    沿著一條河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

    “呼風喚雨卷波瀾,一路高歌多少難。自古險工在黃河,河底高懸急轉彎!边@是對黃河險工形象的描述。所謂“險工”,是指為了提高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在經?克谭赖牡潭斡杏媱澋匦藿ǖ姆雷o工程。


    在濱州張肖堂險工,記者見到了一處集教育、休閑于一體的險工河地融合文化風景區(qū)。


    展示在濱州張肖堂險工的黃河保護普法宣傳案例

    “在這里不光能親近黃河,還能看到一些黃河保護普法宣傳的案例。周末的時候帶家人來逛逛,既能放松心情還能接受教育,感覺挺不錯!睘I州市民林女士說。

    “站在下游的黃河邊,想到我們山西奔騰的壺口瀑布,是跟我在山東與河南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鄙轿鼽S河新聞網記者牛牧瑤告訴記者,黃河文化是根,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河南與山東地理相鄰、一衣帶水,但不論在哪,都能感受到當地為保護母親河、傳承黃河文化所展示出的魅力。

    位于山東濱州的黃河

    位于河南開封的黃河

    除了人文歷史環(huán)境與農業(yè)擔當的相似之外,河南與山東的發(fā)展也存在著互補性強的特點。記者了解到,在建立起黃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執(zhí)法聯動機制之外,兩省推動加強合作、深化互動發(fā)展機制也正在形成。早在今年8月31日,河南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就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交通互聯互通 服務支撐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合作協(xié)議》(以下簡稱《協(xié)議》)!秴f(xié)議》明確,兩省將充分發(fā)揮山東作為黃河流域唯一出?谑》莺秃幽相嵵輫H航空貨運樞紐、全國鐵路樞紐的引領作用,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協(xié)同發(fā)展。

    “魯豫之約”的良性互動由來已久。河南地處我國中部,屬于內陸省份,而山東具有優(yōu)質的海港資源。豫魯在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合作,互相支撐發(fā)展,具有輻射帶動黃河流域發(fā)展的力量,對我國北方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

    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轉入齊魯。漫步黃河,發(fā)現豫魯以一條大河為紐帶的點點滴滴。(董蕾)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fā)、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沿著黃河遇見海丨聽圣賢啟迪、看糧食滿倉 一起共赴黃河邊的“魯豫之約”
    2023-10-12 21:29:29    來源:大河網

    編者按: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大河上下,煥然一新。10月9日,“沿著黃河遇見!本W絡主題采風活動在山東東營啟動。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沿黃九。▍^(qū))網絡新聞媒體的30多名編輯記者將深入東營、濱州、濟南一線,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tài)之美、高質量發(fā)展之美。

    大河網訊 “怎么區(qū)別河南話和山東話?”由于地理位置相鄰、人文歷史淵源相近,各大社交平臺時常有人問起豫魯兩省鄉(xiāng)音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其實,這份好奇,恰恰是對“同飲黃河水,魯豫一家親”的印證。

    網友討論河南與山東的方言,圖片源于網絡

    “沿著黃河遇見!本W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山東濱州的黃河

    10月11日,記者隨“沿著黃河遇見!本W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了山東濱州,感受著河南與山東如何在母親河的滋養(yǎng)下,塑造了各自的文化,承擔著共同的使命。

    沿著一條河聽圣賢啟迪

    黃河文化是萌生、發(fā)展、繁榮和傳承于黃河流域的文化,是世界上發(fā)展時間最長、影響人口最多、唯一數千年綿延不斷、最具生命力和可持續(xù)性的文化體系,在整個中華文化體系中具有發(fā)端和母體地位。

    黃河樓講解員講述黃河文化

    “黃河流經河南時,洛陽為河洛文化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出現在中原大地;入海前,黃河流經了齊魯大地,孔孟二圣、孫武都出生在這里!痹谏綎|濱州黃河樓,講解員每天都會為游客講述黃河文化的歷史悠久、風韻悠長。從黃帝統(tǒng)一華夏部落的故事,到《詩經》《論語》等傳世經典燦若星河,寫在黃河文化里的一撇一捺都被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

    在濱州黃河樓“歷史黃河”展廳內,記者沿著大河奔流的脈絡聽見了圣賢啟迪。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學派學說,以博學而聞名。曾向老子問禮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偕弟子周游列國宣傳“仁”與“禮”的思想學說,用“有教無類”的儒家平民教育思想使華夏文明得以不斷傳承。

    濱州黃河樓

    可以說黃河文化資源對于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發(fā)展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耙詾I州為例,黃河樓是黃河流經的3座樓之一,2021年4月底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組織各類活動100余場,累計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可以通過陳列展示、參與體驗、互動模擬,沉浸式地感受沿黃地區(qū)細膩豐富、深厚綿長的文化傳承!敝v解員王鵬說。

    沿著一條河看糧食滿倉

    其實, 黃河文化是典型的旱作農業(yè)文化,黃河流域的人們多種植小麥、玉米、高粱,愛面食。

    河南、山東一直是中國小麥主產區(qū)。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位于山東濱州的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yè)館,了解了一粒小麥如何“種”出全國最長、最完整的麥業(yè)產業(yè)鏈。

    “普通企業(yè)加工一噸小麥,只能生產面粉和副產物,產品總價值3700元左右;中裕加工一噸小麥,可以生產出面粉、掛面、谷朊粉、特級食用酒精、膳食纖維、赤蘚糖醇、蛋白肽等,產品總價值9140元左右,比普通加工產值提高2.5倍!睘I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告訴記者,中裕是全國唯一具有自主育種能力的小麥加工企業(yè),打造了現代種植業(yè)、加工業(yè)、養(yǎng)殖業(yè)等產業(yè)“互為源頭、互為終端”的深度融合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

    “糧策”離不開藏糧于技的農產品供應能力,山東如此,河南也是如此。

    作為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河南如何讓這張“王牌”更加閃亮?精深加工產業(yè)鏈無疑同樣承擔了“排頭兵”的作用。眼下,河南就開啟了以增加優(yōu)質專用強筋小麥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

    有賴于黃河水的灌溉,河南與山東共同做好了“麥田里的守望者”,扛起了糧食生產的一面旗幟。

    沿著一條河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

    “呼風喚雨卷波瀾,一路高歌多少難。自古險工在黃河,河底高懸急轉彎!边@是對黃河險工形象的描述。所謂“險工”,是指為了提高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在經常靠水堤防的堤段有計劃地修建的防護工程。


    在濱州張肖堂險工,記者見到了一處集教育、休閑于一體的險工河地融合文化風景區(qū)。


    展示在濱州張肖堂險工的黃河保護普法宣傳案例

    “在這里不光能親近黃河,還能看到一些黃河保護普法宣傳的案例。周末的時候帶家人來逛逛,既能放松心情還能接受教育,感覺挺不錯!睘I州市民林女士說。

    “站在下游的黃河邊,想到我們山西奔騰的壺口瀑布,是跟我在山東與河南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鄙轿鼽S河新聞網記者牛牧瑤告訴記者,黃河文化是根,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河南與山東地理相鄰、一衣帶水,但不論在哪,都能感受到當地為保護母親河、傳承黃河文化所展示出的魅力。

    位于山東濱州的黃河

    位于河南開封的黃河

    除了人文歷史環(huán)境與農業(yè)擔當的相似之外,河南與山東的發(fā)展也存在著互補性強的特點。記者了解到,在建立起黃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執(zhí)法聯動機制之外,兩省推動加強合作、深化互動發(fā)展機制也正在形成。早在今年8月31日,河南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就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交通互聯互通 服務支撐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合作協(xié)議》(以下簡稱《協(xié)議》)!秴f(xié)議》明確,兩省將充分發(fā)揮山東作為黃河流域唯一出?谑》莺秃幽相嵵輫H航空貨運樞紐、全國鐵路樞紐的引領作用,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協(xié)同發(fā)展。

    “魯豫之約”的良性互動由來已久。河南地處我國中部,屬于內陸省份,而山東具有優(yōu)質的海港資源。豫魯在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合作,互相支撐發(fā)展,具有輻射帶動黃河流域發(fā)展的力量,對我國北方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

    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轉入齊魯。漫步黃河,發(fā)現豫魯以一條大河為紐帶的點點滴滴。(董蕾)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yè)·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