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宅男永久在线观看_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_在线观看欧美性爱_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

  • 
    

  •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qū)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lián)網舉報中心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凝聚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合力——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述評
    更新時間:2025/7/10 10:52:01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凝聚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合力——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述評

      新華社記者孫奕、朱超、董雪

      揚對話之帆,譜交融之曲。

      7月10日至11日,約14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余位中外嘉賓將在北京出席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中國將與世界攜手前行,做文明平等的捍衛(wèi)者、文明交流的踐行者、文明進步的促進者,為實現(xiàn)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譜寫新篇章。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四個“共同倡導”,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指明路徑。

      全球文明倡議是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思想產品。倡議回應國際社會增進文明對話交流的呼聲,凝聚起消弭誤解隔閡、增進民心相通的力量,為人類團結應對共同挑戰(zhàn)注入正能量。

      

          做文明平等的捍衛(wèi)者,堅守不同文明和平共處之道

      鼓點輕響,絲竹悠揚,源自不同文明的旋律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交響;帕特農神廟腳下,“古都文明對話”讓中國和希臘兩大古老文明實現(xiàn)跨越時空的互動;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動以茶會友,傳遞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

      不久前,世界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慶;顒,迎接和慶祝首個聯(lián)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2024年,第78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中國等83個國家提出的決議,將每年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

      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文明,這些文明在不斷的交流與互鑒中交相輝映,讓地球村更加多姿多彩、生機盎然。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敝挥幸院<{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一種文明才能綿延不絕,人類文明的百花園才會群芳競艷。

      以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這些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獨到之處,了解在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進行歷史性訪問并發(fā)表重要演講。多年來,從法國盧浮宮到中國故宮博物院,從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到中亞古城撒馬爾罕,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導人的“文明足跡”闡明,“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

      “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人類歷史不會終結于一種文明、一種制度”……從主場外交到出國訪問,習近平主席一次次向世界闡述中國的文明觀。

      秉持文明平等理念,堅定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fā)展道路和社會制度——

      中國式現(xiàn)代化開辟了人類邁向現(xiàn)代化的新道路,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堅定自信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帶來鼓舞和啟迪。

      在西安主持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主席指出,“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文明互鑒”;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習近平主席強調,“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諧共生”;向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發(fā)表致辭,習近平主席表示,“促進不同文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破交流壁壘,賡續(xù)人類文明的薪火”……

      俄羅斯知名東方學家扎哈羅夫表示,中國提倡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不尋求將其思想變成所有人的教條。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ǎng),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

      面對各國人民和平發(fā)展的共同愿望,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包容的胸襟,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持久而深厚的文明力量。

          做文明交流的踐行者,探索拓寬世界現(xiàn)代化之路

      “來吧,我們舞翩遷,來吧,我們心無間!苯衲1月14日,中老鐵路“跨國春運”飛馳的列車里,“一路歡歌一路情”春節(jié)文化主題活動精彩上演。老撾歌手金茉莉的一首《老撾之聲》,讓人們深切感受著中老鐵路既是攜手現(xiàn)代化的幸福路,又是相親相通的友誼路。

      這是“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中國鐵路春運首創(chuàng)的“跨國春晚”新春文化活動。從中國云南昆明駛向老撾首都萬象,沿著鐵路一路歡歌,讓彼此夢想緊緊相連。

      時代大潮中,人類探索現(xiàn)代化的道路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明傳承中推陳出新。當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文明的價值空前凸顯,文明的互動至關重要,文明的對話正當其時。

      “文明多姿多彩、發(fā)展道路多元多樣,這是世界應有的樣子”“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xiàn)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主席從人類文明永續(xù)發(fā)展的高度,為人類共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夢想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同塞西總統(tǒng)共憶中埃文明交流的源遠流長;在希臘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同時任希臘總統(tǒng)帕夫洛普洛斯探討中國儒家民本思想與古希臘人本主義的共通之處;在法國圖爾馬萊山口,同馬克龍總統(tǒng)從歷史和文明的高度進行深度戰(zhàn)略溝通,續(xù)寫“高山流水”佳話……習近平主席以文明對話的身體力行,致力于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

      將文明互鑒伙伴行動列為中非“十大伙伴行動”之首;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項舉措;分享中國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經驗……元首外交引領下,中國積極同各國交流治國理政經驗,以實際行動支持各國人民對現(xiàn)代化道路的自主選擇。

      文明對話,有元首外交的高瞻遠矚,也有著眼細處的精心描繪。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積極打造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平臺,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有力促進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和互學互鑒。

      ——良渚論壇、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世界漢學家大會、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世界古典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成功舉辦;

      ——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lián)盟、雅典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相繼成立;

      ——與多國共同舉辦“文化和旅游年”、開展經典作品互譯;

      ——從推動開展“儒伊文明對話”合作到宣布舉辦中拉文明對話大會;

      ——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落實協(xié)調人部長級會議發(fā)布《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概念文件》;

      ——中國積極考慮承辦2028年聯(lián)合國文明聯(lián)盟全球論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fā)展,賦予中國式現(xiàn)代化以深厚底蘊”“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各具特色的現(xiàn)代化道路,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

      立己達人,胸懷天下。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現(xiàn)代化之路,必將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做文明進步的促進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初夏的上海,黃浦江畔見證中英兩國文化領域的“雙向奔赴”。一場“上!惗毓哺氨剂魉囆g之約”,圍繞上!耙唤缓印迸c倫敦泰晤士河展開藝術敘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副校長大衛(wèi)·奧斯韋爾感慨:“兩國聯(lián)合辦展的意義超越了展覽本身,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從過去到未來,從傳承到創(chuàng)新。中國攜手各國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與發(fā)展進步,推動構建包容不同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促進人員流動和人文交流,推動共同發(fā)展與繁榮——

      今年5月31日,車身繪有大雁塔等西安地標建筑的首趟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緩緩駛入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火車站。中哈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由此掀開新的篇章。

      兩年前舉行的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推動開行面向中亞的人文旅游專列。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往撒馬爾罕、布哈拉等絲路古城感受中亞風情,“到中國去”也成為不少中亞國家游客的共同選擇。千年絲路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帶來的是民心相通和文化交融。

      牽頭成立“全球南方”智庫合作聯(lián)盟,舉辦“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舉辦“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中國正與廣大全球南方國家攜手譜寫多極化世界文明進步的新篇章。

      今年6月起,中國單方面免簽“朋友圈”拓展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國家,實現(xiàn)對海合會國家免簽“全覆蓋”。從“中國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風尚,到中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等文化“新三樣”成規(guī)!俺龊!,中國以更大范圍的開放、更深層次的合作,與各國共享發(fā)展繁榮。

      堅持科技向善和技術賦能,助力文明傳承與創(chuàng)新——

      今年馬蒂斯·利蒙來到哥斯達黎加常駐聯(lián)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實習的第一天,就在萬國宮里被一副眼鏡深深震撼。戴上這副由中國企業(yè)研發(fā)的眼鏡,耳邊傳來的中文語音便立刻在視野中轉化為清晰的英文字幕!坝辛诉@副眼鏡,我甚至想直接去中國旅行!”

      技術創(chuàng)新正成為人們幸福的鋪路石、文明進步的催化劑。中國積極致力于讓技術發(fā)展成果惠及國際社會更多人民,推動實現(xiàn)機會均等和包容普惠發(fā)展。

      紅海之濱,中沙聯(lián)合考古隊“喚醒”沉睡千年的歷史遺跡,為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提供考古實物資料;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讓神廟實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現(xiàn)于世人面前;共同修復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聯(lián)合考古發(fā)掘哈薩克斯坦拉哈特遺址,中國和中亞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讓更多絲路瑰寶重綻光華……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中國,正同各國攜手挖掘不同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以博大的人文情懷觀照人類命運,構建包容不同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應對共同挑戰(zhàn)、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習近平主席以心系人類前途命運的博大天下情懷和深厚文明情懷,在人類何去何從的關鍵路口,向世界發(fā)出“讓文明的燈塔照耀人類前行的正道”的真摯呼吁。

      人類命運與共的理念多次寫入聯(lián)大決議和多邊文件,網絡安全、氣候變化、衛(wèi)生健康等各領域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陸續(xù)確立;

      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全球倡議為建設美好世界描繪藍圖、指明路徑;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舉辦,為不同文明搭建交流對話、互學互鑒平臺;

      …………

      以文明之光照亮發(fā)展振興之路,以文明之力增益人類現(xiàn)代化探索,以文明之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份份植根中華文明土壤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為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注入強勁動力。

      “當今世界,不同文明的理解與交流尤為重要,共同行動更是關鍵。”克羅地亞前總統(tǒng)伊沃·約西波維奇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對于推動各國增進相互了解、攜手邁向未來至關重要。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人類文明進步一邊的中國,將同各國堅定攜手同行,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fā)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共同開創(chuàng)人類更加光明的未來。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fā)、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lián)系本網申領稿酬。


    凝聚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合力——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述評
    2025/7/10 10:52:01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凝聚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合力——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述評

      新華社記者孫奕、朱超、董雪

      揚對話之帆,譜交融之曲。

      7月10日至11日,約14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余位中外嘉賓將在北京出席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中國將與世界攜手前行,做文明平等的捍衛(wèi)者、文明交流的踐行者、文明進步的促進者,為實現(xiàn)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譜寫新篇章。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四個“共同倡導”,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指明路徑。

      全球文明倡議是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思想產品。倡議回應國際社會增進文明對話交流的呼聲,凝聚起消弭誤解隔閡、增進民心相通的力量,為人類團結應對共同挑戰(zhàn)注入正能量。

      

          做文明平等的捍衛(wèi)者,堅守不同文明和平共處之道

      鼓點輕響,絲竹悠揚,源自不同文明的旋律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交響;帕特農神廟腳下,“古都文明對話”讓中國和希臘兩大古老文明實現(xiàn)跨越時空的互動;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動以茶會友,傳遞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

      不久前,世界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慶;顒,迎接和慶祝首個聯(lián)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2024年,第78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中國等83個國家提出的決議,將每年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

      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文明,這些文明在不斷的交流與互鑒中交相輝映,讓地球村更加多姿多彩、生機盎然。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敝挥幸院<{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一種文明才能綿延不絕,人類文明的百花園才會群芳競艷。

      以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這些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獨到之處,了解在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進行歷史性訪問并發(fā)表重要演講。多年來,從法國盧浮宮到中國故宮博物院,從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到中亞古城撒馬爾罕,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導人的“文明足跡”闡明,“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

      “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人類歷史不會終結于一種文明、一種制度”……從主場外交到出國訪問,習近平主席一次次向世界闡述中國的文明觀。

      秉持文明平等理念,堅定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fā)展道路和社會制度——

      中國式現(xiàn)代化開辟了人類邁向現(xiàn)代化的新道路,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堅定自信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帶來鼓舞和啟迪。

      在西安主持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主席指出,“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文明互鑒”;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習近平主席強調,“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諧共生”;向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發(fā)表致辭,習近平主席表示,“促進不同文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破交流壁壘,賡續(xù)人類文明的薪火”……

      俄羅斯知名東方學家扎哈羅夫表示,中國提倡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不尋求將其思想變成所有人的教條。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ǎng),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

      面對各國人民和平發(fā)展的共同愿望,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包容的胸襟,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持久而深厚的文明力量。

          做文明交流的踐行者,探索拓寬世界現(xiàn)代化之路

      “來吧,我們舞翩遷,來吧,我們心無間!苯衲1月14日,中老鐵路“跨國春運”飛馳的列車里,“一路歡歌一路情”春節(jié)文化主題活動精彩上演。老撾歌手金茉莉的一首《老撾之聲》,讓人們深切感受著中老鐵路既是攜手現(xiàn)代化的幸福路,又是相親相通的友誼路。

      這是“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中國鐵路春運首創(chuàng)的“跨國春晚”新春文化活動。從中國云南昆明駛向老撾首都萬象,沿著鐵路一路歡歌,讓彼此夢想緊緊相連。

      時代大潮中,人類探索現(xiàn)代化的道路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明傳承中推陳出新。當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文明的價值空前凸顯,文明的互動至關重要,文明的對話正當其時。

      “文明多姿多彩、發(fā)展道路多元多樣,這是世界應有的樣子”“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xiàn)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主席從人類文明永續(xù)發(fā)展的高度,為人類共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夢想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同塞西總統(tǒng)共憶中埃文明交流的源遠流長;在希臘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同時任希臘總統(tǒng)帕夫洛普洛斯探討中國儒家民本思想與古希臘人本主義的共通之處;在法國圖爾馬萊山口,同馬克龍總統(tǒng)從歷史和文明的高度進行深度戰(zhàn)略溝通,續(xù)寫“高山流水”佳話……習近平主席以文明對話的身體力行,致力于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

      將文明互鑒伙伴行動列為中非“十大伙伴行動”之首;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項舉措;分享中國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經驗……元首外交引領下,中國積極同各國交流治國理政經驗,以實際行動支持各國人民對現(xiàn)代化道路的自主選擇。

      文明對話,有元首外交的高瞻遠矚,也有著眼細處的精心描繪。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積極打造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平臺,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有力促進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和互學互鑒。

      ——良渚論壇、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世界漢學家大會、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世界古典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成功舉辦;

      ——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lián)盟、雅典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相繼成立;

      ——與多國共同舉辦“文化和旅游年”、開展經典作品互譯;

      ——從推動開展“儒伊文明對話”合作到宣布舉辦中拉文明對話大會;

      ——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落實協(xié)調人部長級會議發(fā)布《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概念文件》;

      ——中國積極考慮承辦2028年聯(lián)合國文明聯(lián)盟全球論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fā)展,賦予中國式現(xiàn)代化以深厚底蘊”“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各具特色的現(xiàn)代化道路,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

      立己達人,胸懷天下。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現(xiàn)代化之路,必將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做文明進步的促進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初夏的上海,黃浦江畔見證中英兩國文化領域的“雙向奔赴”。一場“上!惗毓哺氨剂魉囆g之約”,圍繞上!耙唤缓印迸c倫敦泰晤士河展開藝術敘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副校長大衛(wèi)·奧斯韋爾感慨:“兩國聯(lián)合辦展的意義超越了展覽本身,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從過去到未來,從傳承到創(chuàng)新。中國攜手各國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與發(fā)展進步,推動構建包容不同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促進人員流動和人文交流,推動共同發(fā)展與繁榮——

      今年5月31日,車身繪有大雁塔等西安地標建筑的首趟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緩緩駛入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火車站。中哈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由此掀開新的篇章。

      兩年前舉行的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推動開行面向中亞的人文旅游專列。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往撒馬爾罕、布哈拉等絲路古城感受中亞風情,“到中國去”也成為不少中亞國家游客的共同選擇。千年絲路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帶來的是民心相通和文化交融。

      牽頭成立“全球南方”智庫合作聯(lián)盟,舉辦“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舉辦“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中國正與廣大全球南方國家攜手譜寫多極化世界文明進步的新篇章。

      今年6月起,中國單方面免簽“朋友圈”拓展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國家,實現(xiàn)對海合會國家免簽“全覆蓋”。從“中國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風尚,到中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等文化“新三樣”成規(guī)模“出!保袊愿蠓秶拈_放、更深層次的合作,與各國共享發(fā)展繁榮。

      堅持科技向善和技術賦能,助力文明傳承與創(chuàng)新——

      今年馬蒂斯·利蒙來到哥斯達黎加常駐聯(lián)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實習的第一天,就在萬國宮里被一副眼鏡深深震撼。戴上這副由中國企業(yè)研發(fā)的眼鏡,耳邊傳來的中文語音便立刻在視野中轉化為清晰的英文字幕!坝辛诉@副眼鏡,我甚至想直接去中國旅行!”

      技術創(chuàng)新正成為人們幸福的鋪路石、文明進步的催化劑。中國積極致力于讓技術發(fā)展成果惠及國際社會更多人民,推動實現(xiàn)機會均等和包容普惠發(fā)展。

      紅海之濱,中沙聯(lián)合考古隊“喚醒”沉睡千年的歷史遺跡,為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提供考古實物資料;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讓神廟實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現(xiàn)于世人面前;共同修復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聯(lián)合考古發(fā)掘哈薩克斯坦拉哈特遺址,中國和中亞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讓更多絲路瑰寶重綻光華……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中國,正同各國攜手挖掘不同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以博大的人文情懷觀照人類命運,構建包容不同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應對共同挑戰(zhàn)、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習近平主席以心系人類前途命運的博大天下情懷和深厚文明情懷,在人類何去何從的關鍵路口,向世界發(fā)出“讓文明的燈塔照耀人類前行的正道”的真摯呼吁。

      人類命運與共的理念多次寫入聯(lián)大決議和多邊文件,網絡安全、氣候變化、衛(wèi)生健康等各領域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陸續(xù)確立;

      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全球倡議為建設美好世界描繪藍圖、指明路徑;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舉辦,為不同文明搭建交流對話、互學互鑒平臺;

      …………

      以文明之光照亮發(fā)展振興之路,以文明之力增益人類現(xiàn)代化探索,以文明之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份份植根中華文明土壤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為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注入強勁動力。

      “當今世界,不同文明的理解與交流尤為重要,共同行動更是關鍵!笨肆_地亞前總統(tǒng)伊沃·約西波維奇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對于推動各國增進相互了解、攜手邁向未來至關重要。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人類文明進步一邊的中國,將同各國堅定攜手同行,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fā)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共同開創(chuàng)人類更加光明的未來。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yè)·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